2022年10月28日,我系系主任葛先辉教授特邀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副台长袁峰研究员来为理学院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与天文台联培生普及黑洞吸积盘的相关物理研究。
袁峰研究员,1997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博士学位。之后分别于南京大学,德国马普射电天文所,哈佛大学和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加入上海天文台,现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副台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黑洞的吸积与喷流,活动星系核,星系演化等问题。今特邀为我院学子讲授相关前沿问题。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其周围的时空高度弯曲,想要精确的描述或解释已知的黑洞附近的物理现象,一定要依靠广义相对论理论。随着近些年黑洞照片的问世,关于黑洞的研究也更加热门和多元化,其中既有观测黑洞所需的技术问题,也有涉及黑洞本身的理论基础问题。黑洞照片的公布再次点燃了公众对于这个神秘星体的热情,引得许多人好奇黑洞照片究竟是如何拍摄的,以及黑洞到底是如何观测的等等。根据广义相对论,落入黑洞视界面以内的任何亚光速物质都不能逃逸,因此观测黑洞最直接的办法是去观测黑洞外部的物理现象。从宇宙最初的物质演化出发,容易确定恒星演化成黑洞的过程极大概率是具有角动量的。黑洞强大的时空弯曲与高速的自旋会带动周围物质随其旋转形成吸积盘,因此在黑洞的定位与观测问题上,吸积盘的观测与其本身的物理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袁峰研究员从由他参与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EHT)拍摄到的首张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的第一张写真照片——一个巨大的宇宙“甜甜圈”谈起,介绍了黑洞的吸积盘、吸积与喷流过程和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闪耀问题。重点讲解了通过磁流体动力学在弯曲时空中的磁场磁重联现象解释黑洞吸积盘的周期性闪耀与物质分布问题,以及对于黑洞周围发光物质的磁流体动力学的数值模拟计算。
整场报告深入浅出,内容丰富精彩。报告完成后,现场及线上听众踊跃提问,提出了诸多黑洞物理研究的相关问题,如黑洞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磁重联的磁场线闭合与弯曲问题,以及吸积盘的物质构成以及密度分布等。袁峰研究员为同学们一一耐心解答,并对同学们的提问给予了高度评价。